• 76.50 KB
  • 2022-05-26 16:35:59 发布

科学方法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运用研究.doc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科学方法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运用研究科学方法是指幼儿探索周围物质世界,获取广泛科学经验,认识世界的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说到,成人耍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让他们在与材料、环境互动中获得正确的探究方法,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一、观察法的运用观察法是指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1.亲子参与,引发持续观察“亲子科学探索活动”是我园的特色活动之一。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在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中,亲子学科学、玩科学,在促进亲子沟通的同时,提高孩子对身边科学观察探究的兴趣。女口:在种养类活动中,我们结合植树节开展了“我和种子有个约会”活动。活动初期,我们发放告家长书、宣传活动意义;开展指导家长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讲座;组织种子认领、签名会。活动中期,我们随时跟进了解亲子种养情况,给家长提出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建议。在活动末期,我们组织了“植物展览会”:展板上有亲子种植观察的精彩照片、家长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体会感想;货架上有屮大班幼儿种植的各种植物;桌上 有幼儿观察记录册……活动中,记录本的提供、幼儿种植照片的展示、植物展览等这些物质环境的创设有效激发了孩子对事物观察的兴趣,提升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如:亲子科技节,每年我们都会推出有趣而有意义“亲子科学”游园会。“露一手”活动现场,家长志愿者当场向幼儿和家长展示科学小实验,并向幼儿提出科学实验中的小问题「创意坊”活动现场,我们通过自我报名,组建“烘焙坊”,以家庭式参赛。制作小蛋糕、小糖果等等。而小观众想品尝美食,必须通过细致观察才能顺利回答出问题,获得品尝食品的奖励,真是其乐无穷;“科学制作”活动区,幼儿和家长必须通过解读说明书,选择适宜的材料才能顺利完成“小风车”“陀螺转转转”“潜水艇”等科学小制作;“科学实验”活动区,不同年龄段的小实验等着大家,“瓶中取物”“谁的力量大”“瓶中装物”“有趣的保龄球”,“让胡萝卜浮起来”等等。亲子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感情,同时家长能随吋引导孩子对事物进彳亍观察,不失为一种培养幼儿持续性观察的好方法。1.巧用记录,引发深入观察在科学活动屮,幼儿的记录是指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用图画、文字等方式来表示。记录可以促使孩子更细致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史认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次次记录与实验的对比屮调整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认识科学的规律,奠定基础。女口:针对小班幼儿,我们在活动室的种植角、科学区设置了大记录表,教师将幼儿在科学活动屮发现的现象,用明显的照片记录下来,以此引发的幼儿对事物进一步观察的兴趣。“豆豆变魔术啦”“我的眼睛灵”等记录表上呈现的照片常常会吸引孩子指指点点,看看说说。可见,直观形象的大记录表能有效激发小班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欲望。 又如:针对中大班幼儿,我们在活动室内设置了问题墙,幼儿可以将科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用图加文、符号等形式加以记录。如:用一次性杯子制作的小动物怎么站不稳呢?镜子怎么放照出的蝴蝶会更多?蚕宝宝喜欢吃什么食物?等等。问题的呈现,引发更多的伙伴参与讨论,并通过深入观察、再实验获取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只要有效的运用记录,不仅能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幼儿探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更有助于理清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1.利用自然环境,引发比较观察孩子们在和自然环境接触过程中,常常被环境中的事物、现象所吸引,从而引起科学探索的愿望。在我们幼儿园有一个非常大的后花园各种花卉、果树品种繁多,大水车、戏水池、种植园地巧妙组合,就是一个孩子自由探究的学习场地。幼儿户外散步时,幼儿经常会三五结伴的自由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还会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树叶到了冬天叶子都掉光了,而有的还是绿色的呢?”“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呢”?为了寻找答案,孩子们在小花园里捡來了很多落叶,还从常绿树上剪下了小树叶一比究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孩子们惊喜的发现,原来落叶树的叶子薄薄的、常绿树的叶子厚厚的,上面好像打了一层蜡。为了鼓励幼儿继续探究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秘密,教师还鼓励孩子把问题带回家,和父母一起寻找相关信息,共同分享交流……广阔的空间,自由的探索,有效的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不断观察、研究的兴趣。二、分类法的运用分类法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探究方法。1.借助日常用品,引发分类 幼儿生活屮处处有科学,各种玩具、日用品、劳动工具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我们将这些物品收集摆放在科学区、游戏区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慢慢习得分类的经验。女口:在“有用的垃圾桶”活动中,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废旧物品,该怎么分类摆放呢?通过收集资料、观看垃圾分类的视频,孩子们获得了垃圾分类的经验,再尝试根据废旧物品的作用进行分类。结合这一活动,我们先后开展了“我是超市管理员”“今天我当家”“我是图书管理员”等活动,引发幼儿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探究物品分类摆放的方法。女口:按物品的作用、材料的大小等方法來收拾整理等等。又如: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鼓励幼儿把玩具、生活中的小工具、餐具等等物品带到幼儿园,引发幼儿进行自主分类;小班科学区收集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老师引导幼儿把玩具分类放在玩具柜里;中班的科学区收集了很多工具和用品,有勺子、碗、创、饮料瓶等等,孩子们尝试根据吃的、用的进行分类摆放。在孩子们主动地与这些来自生活且隐含着科学教育价值的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习得了分类经验。1.借助自然环境,引发分类幼儿园里的一草一木,处处蕴含着教育契机,只要留心观察,巧妙利用,都可以开展分类活动。如:“在秋天里”主题活动屮,五颜六色的秋叶飞舞起来了。孩子们到花园里捡来了各种颜色、形状各异的树叶布置成了“落叶展览会”。当幼儿对落叶产生研究的兴趣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为落叶分家家。幼儿提出了按叶子的大小、颜色、形状、名称、叶子的厚薄等来分的多种方法。又如:花园里树木繁多,通过观察,幼儿发现有的树叶到了秋天会落下来,有的四季常青,这是怎么回事呢?带着问题我们开展了“常绿树和 落叶树”的研究;在各类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开展了“说说四季的花卉”“不同的树”等研究活动。通过收集资料、交流共享,幼儿更清楚地认识各种类别植物的特征,同时也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的提升。1.借助科学游戏,引发分类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在抽象的概念上进行分类,而必须借助操作,在不断的与材料互动屮发现问题,尝试分类。如在大班“有趣的沉浮”活动中,教师提供幼儿的有木制品、塑料制品、铁制品、玻璃制品、纸制品等材料,先引导幼儿进行水中的沉浮试验,然后,请幼儿交流口己的探索和发现。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幼儿较容易的发现哪些材质的物品浮在水而,哪些材质的物品沉在水底。这一过程,幼儿自然的通过实验对材料的特质有了深入的认识,也积累了物品材料分类的经验。又如在大班“有趣的滚动”活动屮,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了方盒、纸芯筒、八宝粥罐、圆锥形的饮料瓶、三角形积木等材料。幼儿在玩滚球进门的游戏屮发现,有的材料容易滚进球门,有的没办法滚动,有的能滚动但不能进球门。于是,幼儿根据实验的结果将材料进行分类,并寻找原因。三、测量法的运用测量法是指幼儿通过观察、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可帮助幼儿更准确地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获得关于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经验。1.创设环境,弓I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测量《纲要》屮指出:环境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着力创设“保护好奇、支持探索”的科学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如:针对小班幼儿能用感官或动作去探索事物的特点,教师在“三只熊”主题开展时,在活动室内摆放了很多大、中、小号的有趣物品和玩具。有趣的布娃娃、色彩鲜艳的厨房小用品。这些物品因为形象有趣、色彩鲜艳一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你知道这些是谁的吗?”幼儿在看看、比比、送送的活动中积累了大小比较的经验。又如:针对大班幼儿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答案的特点,教师在《我自己》主题开展时,在活动室里摆放了秤、身高尺、卷尺、软尺等材料。这些材料一下吸引了孩子测量的兴趣。“量一量你有多高吧!”“我们班谁最高?”“软尺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手臂量一量试一试!”……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不仅积累了测量的经验,还提出了很多后续研究的问题。“软尺怎么看呢?身高、体重怎么记录”等等,幼儿探究的积极性被有效的激活。2•有效提问,引发幼儿运用多种材料测量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探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测量活动组织成功的基础。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活幼儿的思维,引发幼儿尝试测量的兴趣。女口:在大班《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中,幼儿走进小花园和树木花草亲密接触。老师随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有什么办法知道草坪上的树哪一棵最粗,哪棵最细?有什么办法给它们排排队?”一连串的问题将孩子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深入思考、大胆猜测、假设屮,并激发出他们想操作、验证的欲望。在测量活动屮,幼儿通过自主探究不仅知道了小绳、丝带、软尺等自然测量工具适合测量树的粗细,同时发现了不同的测量工具记录的结果也不相同。在以后的活动中,幼儿还进行了《小路有多长》、《哪条小路宽》、《教室有多长》等一系列贴近幼儿生活、丰富而有趣的测量游戏活动,使孩子们从屮真正体验到科学并不遥远,测量就在身边。 3•适时启发,丰富测量内容随着测量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点是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幼儿只有对测量活动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探究。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继续探究的兴趣,教师又适时启发幼儿,寻找其他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女m教师在大班的气象角摆放了温度计,“温度计有什么用?怎么看温度呢?”带着问题孩子们开始了探究。在幼儿通过交流分亨了解了温度测量的方法,教师及时在气象角提供了温度记录表。连续性的温度测量和记录,幼儿发现了不同季节气温变化的秘密。在后续活动中,幼儿乂开展了室内温度、室外温度的测量比较;不同房间的温度测量比较等等。乂如:春天的自然角里,幼儿种植的豆豆每天都在发牛变化,一个星期过去了,怎么知道豆豆长高了多少长呢?孩子们想到了用尺测量并记录的好方法。在科学活动中,老师注重观察幼儿,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价值判断,选择测量内容,使测量活动越來越贴近幼儿生活。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法的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法是指幼儿在实验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设想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科学活动注重的是幼儿的亲身经历和探究体验。幼儿围绕主题,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摆弄和操作,在操作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得直接经验,体验探究的快乐。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或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分析问题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釆用游戏、故事、图片、小实验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提供诱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女口:在屮班《有趣的磁铁》系列活动屮,教师设置了“小兔过小桥” 的游戏情境,使幼儿看到有的小兔在小桥上走起路来,有的小兔却不能移动脚步;“会跳舞的磁铁”活动屮,教师出示会跳舞的磁铁娃娃;趣味的游戏情境一下引发了幼儿的猜测,问题随之而来。“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问题出在哪儿呢?磁铁娃娃怎么会跳舞的呢?”……幼儿带着问题开始了有目的地探究活动。又如:我们在科学走廊里呈现了很多科学小故事:《乌鸦喝水》《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等;在楼梯上用图片呈现科学小问题“为什么不能在树下躲雨呢?”“小猴的尾巴有什么用?”“找找牙齿的秘密?驼峰里有些什么?”……有趣的故事、生动的画面吸引着孩子逗留观看,与父母共同分析问题,寻找答案。2.设置障碍,引发幼儿探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使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完整连贯的知识,教师更要思考如何通过恰当的困难情景的设置,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女h在《瓶屮取物》活动屮,教师提供了瓶口非常小的饮料瓶,并提出了“不移动瓶子有什么办法把瓶子里的东西取出来?”的问题。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研究,用调羹不行,瓶口太小,用筷子太短够不到,经过反复尝试,孩子们想到了将材料连接、运用材料的特性取出物品的多种办法。又如:在《运水》活动屮,教师提出了不能移动水桶,把水运到水桶里的任务。在幼儿探究过程中,幼儿通过反复尝试发现将竹筒、竹片、PV管子连接,并将一头用积木垫高就能运水了,可问题随之而來,材料的连接处总是会漏水,这可怎么办呢?幼儿继续想办法,最后终于通过合作顺利解决了难题。由此可见,困难情景的创设,有效提高了幼儿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交流讨论,互助学习拓展经验 在活动交流分享环节,教师经常组织幼儿交流口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果。通过讨论交流,让幼儿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屮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幼儿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女在《瓶中取物》活动中,幼儿分享了不同的瓶中取物的方法,教师在对孩子们的探究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了“哪种办法速度最快!”的问题。在比较实验中,幼儿发现利用材料的特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快史方便。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幼儿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同时助推了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又如:“问题墙”上经常会呈现幼儿近期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会不定期的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幼儿各抒己见,也会大胆的对同伴的想法进行反驳,说明不赞同的理由,并提出口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达、敢于争辩的品质,也有效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科学方法在幼儿科学活动运用,教师要关注问题创设的适宜性,关注材料选择的生活性,关注探究方式的自主性。在科学活动中,幼儿针对物体和事件提出疑问,运用各种感官对动植物、物体进行仔细观察,与操作材料互动,不断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设想,从而培养幼儿观察记录的习惯,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2015年4月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