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0 KB
  • 2022-05-26 16:35:59 发布

培养小班幼儿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中探究兴趣的实践研究).doc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培养小班幼儿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中探究兴趣的实践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题研究以《指南》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针对当前小班幼儿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的现状以及幼儿的探究能力,通过课题组成员互相观摩反思、互动研讨,寻找“培养小班幼儿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中探究能力”的原则和策略。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小班教师创设科学领域个别化材料的主动性,并且提高了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课题的研究过程让我们梳理了小班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案例、小班科学领域个别化材料集等资料。一、研究过程:(-)研究目标:分析小班幼儿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情况的现状。创设与提供适合小班幼儿的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帮助教师了解创设与提供适合小班幼儿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的环境和材料的原则、方法与策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二)研究路径: 1、学习理念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领会《纲要》《指南》的精神,把握二期课改中有关幼儿“科学探究"的核心理念。收集丰富情报资料,收集、研究有关对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探究能力的科学界定概念及相关的情报资料,确立课题。2、调查现状我们对每个小班幼儿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科学领域个别化材料的提供、小班幼儿对科学领域个别化材料的操作情况、教师的指导情况等。调查结果显示:1、小班科学区域的材料比较少;2、材料缺乏趣味,孩子们没有兴趣操作;3、教师指导意识比较薄弱,没有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3、完善研究为了让课题顺利开展,课题组对教师进行系统的课题研究辅导学习,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课题内容,并且邀请幼儿园小班组全体教师成员共同参与,开展研究。结合小组学习、现场观摩研讨,反思等方法,让小班教师了解到小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创设适合小班幼儿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的材料。4、整理总结,提升成果课题组在不断实践一反思一总结的基础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入手,得出课题研究报告,相关材料集、案例集结成册。二、研究结果(一)培养小班幼儿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中探究兴趣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在培养小班幼儿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中的探究能力中,我们要实施生活化的原则,不断地提供生活化的材料。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对小班幼儿尤其如此。他们的经验绝大部分来源于生活,而且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幼儿新经验的获得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能和幼儿已有经验联系起来的新事物更易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案例中这样记录到:科探区里投放了《找朋友》的个别化材料,提供了生活中的物品图片若干、操作底版等材料。谢谢拿起了一张卡片,上面是个碗,谢谢说:""我知道碗的好朋友是勺子。”他马上找到了勺子的卡片,然后插在底版上。菲菲也拿起一张桌子的卡片说:“我知道,桌子的好朋友是椅子。”乐乐赶紧从图片中找到了椅子卡片,把它们放到了底版上,两个人高兴地拍手起来。轩轩拿起一张卡片说:“这是牙刷,我知道牙刷的朋友是牙膏。"只见他从图片中找呀找,他兴奋地大叫道:“我找到了牙刷的好朋友了。”旁边的蕾蕾着急地说:“你错了,牙刷的好朋友是牙齿,可以把牙齿刷地白白的。”轩轩和蕾蕾争吵了起来。这时,轩轩把我拉过来说:“胡老师,蕾蕾说牙刷的好朋友是牙齿,我说牙刷的好朋友是牙膏,你说谁对呀?”我笑着说:“牙齿、牙膏这两个都可以是牙刷的好朋友哦,我们这里只有牙膏的图片,下次老师再提供牙齿的图片,这样就可以有两个好朋友哦!”两个孩子也不争吵了,又去帮卡片宝宝们找朋友了。本活动内容选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老师创设了找朋友的游 戏情境,让幼儿有操作学习的欲望,老师选择的物品都是小班幼儿非常熟悉的,贴近幼儿的生活,已有经验较丰富,幼儿能根据有关联的两个物品放在一起成为好朋友的知识。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个别幼儿有差异,当幼儿间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时,老师要耐心地聆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幼儿的当前经验,专家曾说过知识有对错,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没有对错的,所以老师很尊重幼儿的选择,并没有否定幼儿的答案,而是为孩子们提供图片,供幼儿操作之用。2、趣味性原则小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他们的有意注意水平比较低,观察的目的性较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在材料投放时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直观、有趣的材料,通过这类材料吸引幼儿,引发、促进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从而进行相关的科学探索。3、层次性原则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而每个孩子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科学区域材料投放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提供材料的时候注意材料的层次性。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选择难度要求较大的操作材料,能力发展现对落后的幼儿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保持探索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找到自信。同时那些难度较大的材料也为他们提供“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机会。 4、可操作性原则小班阶段幼儿已经表现出对周围事物浓厚的兴趣,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动手去摸一摸,试一试,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基本上实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他们的直觉行动思维仍占优势。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就提出要“做中学”,只有当我们为孩子提供操作机会,小班幼儿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探索活动。而且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启发幼儿积极尝试,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在材料提供是一定要注意到材料的可操作性,要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行探索和发现。5、主动性原则在培养小班幼儿探究能力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主动性原则。每次幼儿出现困惑时,教师不应马上帮孩子解答,而是让幼儿自己尝试着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在案例“有趣的魔术师”中这样记录到:两个人发现自己的实验都没有成功,有些着急了。她们跑到我身边对我说:""我们都按照步骤图做了呀,可怎么还没有图案出来?”。“看看你们桌上还有什么材料,再去想一想?”我回答她们。两个人又回到桌子边,发现桌上白白的东西,看了看、尝了尝,包一帆叫起来:“这是盐,好咸呀。”“那和实验有什么关系?”张静瑜问道。"‘是不是把盐撒在纸上呀?”包一帆问。两个人实验起来,把盐撒在纸上,可还是没用。“哦,我知道了,把盐放水里。”张静瑜提议 道。两人说干就干,把盐放到水里,再按照步骤图进行实验,不一会,在纸上的图案出现了。两个人高兴地大叫起来:“老师,我们成功了,图案宝宝出来了。”案例中的教师在幼儿寻求帮助后,并没有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而是引导幼儿“看看桌上有什么后”,当老师引导以后,幼儿再次进行实验猜想,并且和同伴在自己的操作中发现、感知清水不能完成实验,不能让纸上用棉签画过的图案重现。(二)培养小班幼儿科学领域个别化学习中探究兴趣的策略1、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究教师在提供个别化材料时,应该有目的地创设适合小班幼儿探究的情境,从而培养小班幼儿的探究能力。在奶牛本领大的个别化材料中,老师创设了奶牛场的情境供孩子们探究,老师提供了牛奶制作的流程图及三个矿泉水瓶子、画有小手的数字卡片等材料。小朋友都非常的感兴趣,有几个幼儿都走了过去。奕奕拿起其中的一个瓶子使劲地挤,边挤边说:“这个瓶子里白白的是什么呀,怎么挤不出来呢?”旁边的菲菲抢着说:“我知道这里的瓶子上有盖子的,当然挤不出水来呀!”只见耀颖从桌上又拿了一个瓶子使劲一挤,水从瓶盖上滴了下来,耀颖大叫道:“你们看这个瓶盖上有洞洞,水是从这个洞洞里流出来的。”奕奕一听,忙抢过瓶子看,然后他拿起自己的那个瓶子仔细看了看,他兴奋地大叫道:"我知道了,这个瓶盖上没有洞洞的,所以水挤不出来的。”轩轩也拿起了一个瓶子,只见他轻轻的一挤,水流的很快,一下子喷出来了,几个孩子都凑 了过去,非常好奇地说:“轩轩的这个瓶子怎么可以喷出这么多水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着,我走了过去蹲下来问道:“奶牛就是这么挤奶的噢,你们发现这三个瓶子里的秘密了吗?”奕奕笑着说:"我知道了,奶牛挤奶时,也要用力挤才能挤出牛奶来的。”我点点头说:“挤牛奶时,是要用力挤,但是为什么这三个瓶子有的能挤出来有的挤不出来呢?”轩轩指着瓶盖说:“我知道的,这个上面有的有洞洞,有的没有洞洞,有洞洞的才挤的出来水。”我指着底版上的牛奶制作流程图说:“你们看,我们发现奶牛奶头上有洞洞,才能挤出牛奶,然后把挤出来的牛奶送到工厂里加工,才有我们吃的盒装牛奶的哦!”大家都非常认真地看着图片,还有几个幼儿还在装水准备再次游戏呢。小班幼儿对牛奶都非常的熟悉,但对牛奶的制作过程都比较好奇陌生,老师通过创设奶牛本领大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幼儿对奶牛挤奶的兴趣,幼儿通过挤压瓶子,探索瓶子里的水怎么有的可以挤出水来,有的挤不出水,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原来瓶盖上有洞洞的秘密,并能将此经验迁移到奶牛挤奶上,能更加形象地了解奶牛挤出牛奶的奥秘。2、反思调整,引发幼儿探究《纲要》对科学教育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的活动的条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相比较其他年龄段的孩子要短,所以老师更加应该提供丰富的有趣材料供孩子们探索,而且对于孩子们的操作情况教师需要及时观察,一旦发现大 多数幼儿对材料的新鲜感降低了,教师需要及时调整科学区的材料,为孩子们的探索提供有力的条件。3、丰富科学知识,引发幼儿探究小班幼儿对于各种科学知识的经验其实是比较少的,所以老师们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都应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经验,让孩子们在个别化学习中能够将老师丰富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中去。例如:在饭后散步的时候,老师可以带孩子们去种植园地看一看,聊一聊蔬菜宝宝长大的过程;也可以通过自由活动的时间,大家一起聊一聊动物的各种生活习性等等。另外,老师还可以发动家长资源,通过家庭教育丰富孩子们的科学知识,同时又能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4、适时指导,引发幼儿探究小班幼儿探究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问非常重要,有时候,教师的提示能引发幼儿的思考,提高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在钱老师的案例中这样记录到:在科学区域的桌子上摆放着两个红色的篮子,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不同形状的小的KT板,KT板上都贴着不同形状的黑色即时贴,另外的篮子里面装着塑封好的各种动物。刚开始,两个红色的篮子并没有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直到梁静宜靠近科学实验桌后,拿起KT板问旁边的小杰说:“咦,这是什么呀?。"小杰听到了,连忙凑近到梁静宜身边说:“我也要看,就是啊,是什么啊?”梁静宜干脆就坐下来摆弄:“这 个板上黑色的是什么啊?还有彩色的小动物呢。”他们两看看我向我求助。我走进说:“你们可以试一试仔细的观察黑色的即时贴的形状,它是动物朋友的影子,她现在一个人呢,很寂寞,请你从旁边的动物篮子里找到他的朋友!”经过这一说,梁静宜和小杰都纷纷想要尝试一下,看看这些不同形状的黑色影子的动物朋友到底是谁。小杰拿起一个小板兴奋地开始摸索,翻翻找找,突然对着梁静宜说:“你看!我找到啦!小猫!”我试探性的问道,“你怎么发现是小猫的影子的啊?”“小猫的尾巴是长长的,还有嘴巴边上的长胡须呢。”"那不一定呢,老虎也有长尾巴,嘴巴上有长胡须呢。”梁静宜听到小杰的回答立刻反驳。我说:“你们俩个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都是正确的说法,想法真的很棒!,这说明你们都动起了自己的小脑筋,说的都很好!”案例中的教师发现孩子们寻求帮助时,立刻进行了有效地提问,使孩子们顺利地完成了材料的探索。5、生生互动,引发幼儿探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每次科学活动时,他们都是自己摆弄材料,很少的幼儿与幼儿间有互动。所以每当有困难时,他们就选择放弃,于是在个别化活动中,我们就会鼓励孩子之间的互动,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商量,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以及幼儿间的交往能力。三、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1]《幼儿园科学教育》2006年[2]《幼儿园科学区-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2010年[3]《幼儿园科学主题游戏》2011年[4]《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年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