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2-05-26 16:36:02 发布

试析如何让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doc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试析如何使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泰州市刁铺中心幼儿园杨美红李亚玲摘要:生活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也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在幼儿园的科学领域里,我们也应将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生活化、形式生活化、操作材料生活化。真正实行“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关键词:科学活动 生活化 科学探究  科学教育《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在科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怎样把科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呢?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结合我组织的各个科学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一、科学探究活动内容生活化。   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就是幼儿学习的对象,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能关注幼儿身边的事,切合幼儿实际探索的需要,使幼儿能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例如:角色游戏中,很多幼儿热忠于娃娃家和点心店的游戏,他们用油泥做了各种东西,一个劲地喂娃娃吃东西,边喂边嘀咕:“这东西太大,娃娃还小吃不下去,要把它们弄小了才能喂下去……”每次,几乎很多幼儿争着玩这两个游戏,顺着幼儿的游戏和兴趣,我选择了“4 大变小”这一科学活动内容,它既是幼儿熟悉的,又是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只要动手做了,就会有体验和收获。事实如此,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很浓,在他们亲历探究、操作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技能,又有充分的成功喜悦感。在这“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例如:我们请家长配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居住区的街道、河道、池塘、垃圾箱等,让幼儿感受生活的周边环境,发现街道上飘散着一些包装袋和生活垃圾,有的幼儿说:“应该在街道两旁写个牌子‘不乱扔垃圾’!”有的幼儿甚至气愤地说:“太脏了,我们要保护环境!”幼儿回到教室真的动手做起了环保宣传牌。我们还设计了“垃圾分类”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一起回收家中的废旧电池,收集无毒无害的塑料管、碎布、易拉罐、可乐瓶、果冻盒、纸盒等废旧材料进行“变废为宝”。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二、科学探究活动形式生活化。   以往的幼儿科学活动,我们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而科学探究活动的优势就在于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不受时间、空间、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做、随心所欲地想,过程组织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联系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从创设情景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在每次活动中,我们总是采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分享与交流这几个模块来进行活动,通过这样的尝试、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给幼儿机会去尝试、去实验、去操作、去思考,幼儿好奇心就会得到满足,同时,他们会产生新的好奇,不断追求科学真理。例如:在科学活动“认识磁铁的穿透本领”中,我通过“收集铁制品”、“小磁鸭”、“打捞沉船”这三个相关的游戏,让幼儿逐步了解磁铁的吸铁性,磁铁的穿透性,再到尝试运用的阶段,让幼儿对磁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的探索欲望。又如:在神九上天的当口,幼儿对于“宇航员怎样吃饭、洗澡?”4 的话题更是争论地面红耳赤十分激烈。对于吃饭问题的争论是:用袋子装食物吃、吃牙膏一样的东、把压缩饼干带去吃、去以前吃点高能量的东西就不会马上饿啦!把食物作成衣服穿在身上饿了就撕一块吃;对于洗澡的争论是:身上背个水袋装上管子来洗澡;干洗;钻在像洗衣机一样的浴缸里洗;在太空浴场洗……在交流与讨论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力及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认为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应注意把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能力放在首位,鼓励幼儿全身心地参与活动。当幼儿遇到问题时,不是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去尝试,同时,注意注意鼓励幼儿合作、分享、集体克服和解决困难等。在“大变小”活动中,我按“探究——实践——再探究、实践的流程,组织幼儿经历了两次“探究和实践”的活动:(1)探究食物为什么喂不进去。首先从瓶娃娃肚子饿了切入,提问:“瓶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在准备喂瓶娃娃吃食物时,出现了问题:“食物喂不进去,瓶娃娃吃不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的提出,一下子引起幼儿注意,激起了他们想办法帮助瓶娃娃的兴趣,即引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又使幼儿发现了“瓶娃娃嘴巴小,食物大”的原故,这样出现了活动中的第一个高潮。(2)探究怎样使食物变小的。到底怎么样把食物变小,我没有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操作、探究。第一次实践活动中,一小部分幼儿一下子就找到了解决的方法:用手撕、用刀切、用手掰等,而大部分幼儿就仅限于用刀切的方法;可有些食物很难切,有的幼儿面露难色;当时,我就把幼儿集中起来,让首先获得成功的幼儿来介绍“是如何做的?”其次,我跟着幼儿的介绍,试了一下他们的方法,果然很好,这样使得介绍方法的幼儿很有成就感,因为他认为老师都在学习他,他更加自信了。在第二次实践活动中,由于有了大家的经验分享,有的幼儿用了不同的方法喂瓶娃娃吃了好多食物,使每个幼儿都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反复的实践,获取了知识、练习了技能、交流了感情,他们有很大的满足感。活动结束时,又将幼儿的探究活动引向生活,使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同时又促使对此类活动感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究,使活动终而不止。三、科学探究活动操作材料生活化。   充足的各种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较多的选择机会,而且还可以避免幼儿出现“无所事事”4 和争抢冲突的情况。平时,我尽量引导幼儿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比如,在引导幼儿做沉浮实验时,我发现几个幼儿把放在桌上的硬币轻轻推进了水杯里,他们发现有的硬币并没有沉下去,我及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这种现象,使幼儿初步了解了水的张力。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得出结论:硬币只要是平摆着放入水中的就会因水的张力而浮在水面,如果是垂直或倾斜放入水中,硬币就会沉入水底。从此,我便和幼儿一起注意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使幼儿每天都有机会探索新的秘密,并且每次遇到有幼儿利用新材料发现了新现象,大家都会相互交流、相互模仿,这样,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机会就比较多,这种相互作用使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了信息,进而使自身的探索活动不断深入,且能较持久的维持对该活动的兴趣。例如:“探秘神九”系列活动所涉及的内容离幼儿实际生活比较远,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资料与大量的信息才能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经验。在这期间幼儿每天忙着上网与父母共同收集资料,家中订报刊杂志的幼儿每天忙着收集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剪剪贴贴)。在幼儿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资料源源不断,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及时上墙、入资料袋,还利用电脑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受到了幼儿极大的关注,孩子们每天几乎一有空就会聚集在一起自主地交流学习。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自主性。又如:在“米”的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米、粉和点心之间的关系,我为幼儿提供了石磨,把米磨成粉,又组织幼儿一起用糯米粉亲自动手包汤圆,吃汤圆。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不断理解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总之,生活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也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关注幼儿最关心或者与幼儿有直接联系的现实生活,采用观察、探究、实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幼儿知、情、意的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扩大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幼儿的广泛兴趣与求知欲望,挖掘幼儿主动探究的潜力,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4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