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20篇反思 72页

  • 59.38 KB
  • 2022-05-26 15:59:43 发布

中班科学教案20篇反思

  • 7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班科学教案20篇反思《中班科学教案20篇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教案20篇反思!(1)中班教案《植物种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了解一些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2、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3、尝试自己参与种植,体验种植的乐趣。  4、爱护植物,尊重劳动成果。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6、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园种植园的蔬菜:水萝卜,生菜,大葱,油麦菜:还有幼儿园种植区的树:山楂树,  2、活动前准备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  3、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了解种植的方法。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你们想不想72 参观一下我们的种植园的植物,看看种子它们长大没有?(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并提问:前几个天这里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参观幼儿园的各类植物请幼儿观察,并了解其名称以及特征。  A.你知道这些植物的名称吗?  B.教师为幼儿介绍各类植物的名称以及特征。   3、分组讨论: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教师提问:种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成长?为什么?(这些地方空气流通好,阳光充足,浇水方便)教师总结:种子生长的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土壤,空气  4、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土壤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5、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经验,明确种植方法。种植过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种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细土将种子完全覆盖,最后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水要将容器内的土壤全部润透)。  72  6、幼儿分组到盥洗室或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种植。  (2)教师引导幼儿在种植的过程当中思考:种子种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适?为什么?(种子不能太深,太深发不了芽;也不能太浅,太浅会干死)  7、分享交流mdash;mdash;亲亲我们种植园的宝贝。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参观后的感受。  8、教育幼儿要爱护植物,知道植物来之不易,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六、活动延伸:  1、绘画《咱们一起来种植》。  2、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72   活动反思:  1、此教育活动符合中班幼儿乐于探索、乐于参加劳动、乐于亲近大自然的现实需要,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2、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提前以组织幼儿观看植物生长过程的录像,使其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为本次活动作准备。本次活动教师带领幼儿亲子去参观这些种植园的植物,让幼儿更感兴趣,其中以师幼讨论的形式,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幼儿共同总结出种植的方法以及种子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让幼儿在活动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大部分幼儿较感兴趣,目标也完成的不错。  3、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从理论到实践,既了解了种子种植的方法和发芽的条件,又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这个活动在后期的植物生长过程中,还蕴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随着种子不断地成长,幼儿要对其进行细心地照顾,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责任感,同时幼儿在此过程中,也就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并从中体验到生命的神奇。(2)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教学目标: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知道物体宽窄的相对性。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72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重难点: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教学准备:1.两条宽窄不同路的多媒体课件。2.一条宽窄不一的小河多媒体课件。3.两条长短不同的纸片。4.找围巾的多媒体课件。5.生活中宽窄物体的图片。教学方法和手段1.谈话讨论法:通过课件过小河,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2.操作法: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窄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发现宽窄的相对性。教学流程: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72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以游戏找路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2亲身体验、探究新知第一环节:过小河,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通过架桥。第二环节:架桥在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第三环节:找围巾操作探究中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在生活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游戏:找路游戏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1.接到红果果绿泡泡的邀请函,通往红果果绿泡泡家要选择一条宽宽的路72 师:红果果绿泡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师扮演红果果和绿泡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和绿泡泡,今天邀请你们到我家玩,到我们家有两条路,一条宽宽的,一条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条窄路堵车了,所以要走宽宽的那条,欢迎你们哟!2.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师:到红果果和绿泡泡家该走哪条呢?为什么?师:小朋友,这两条路就是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可是该走哪条路呢?幼:走这条。师:为什么?幼:这条路宽,那条路窄。幼:老师,走这条。师:为什么?幼:那条窄路堵车了不能走,只能走宽宽的那条。师: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找出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知道这条路宽,那条路窄。(启发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两条路的宽窄,学习用宽窄正确表述72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第一环节:过小河通过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1.带领幼儿通过宽宽的路,一条河挡住去路再次读红果果绿泡泡的信:在我家门前有条河,小马说很窄,松鼠说很宽,到底宽还是窄呢?你们去试试吧!2.组织讨论:到底小马和松鼠谁说的对呢?你认为小河是宽是窄呢?为什么?师:到底小马和小松鼠谁说的对呢?幼:小马说的对。幼:小松鼠说的对。幼:小松鼠说的对。师:你认为小河是宽还是窄呢?幼:宽。师:为什么呀?幼:我跳不过去。幼:很窄。师:为什么呢?72 幼:我这样就跨过去了。幼:很窄,我能跳过去。【谈话讨论法,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3.师:你是从哪里通过的?幼:这里通过的。幼:我从这里通过的。师:这条小河哪里宽一些哪里窄一些呢?幼:这里宽一些。幼:这里窄一些。(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发现小河的宽窄不同,为下一步感知宽窄的可变性做铺垫)第二环节:架桥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1.师:一定有许多小动物向小松鼠一样感觉小河太宽,过不了河,我们为他们搭座桥吧。幼:好!2.幼儿选择纸板架桥,通过操作发现纸板的长短和河面的宽窄有关师:现在小朋友拿上纸板架桥吧!幼儿操作,教师指导。72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能把长纸条架到宽河面上,短纸条架到窄河面上。【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3.师:桥架好了,我们试试吧,幼儿走过窄窄的桥,体验窄的东西有一种紧缩感4.师:桥面很窄,会很危险,怎样把桥面变宽呢?启发幼儿通过合作组合,将窄的变成宽的【合作游戏法,感知宽窄的可变性】第三环节:找围巾操作探究,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1.设置问题:红果果想要最宽的围巾,绿泡泡想要最窄的围巾,请把宽的送给红果果窄的送给绿泡泡2.幼儿操作,比较三条围巾的宽窄,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师:你怎么比的?幼:我看见这条就宽。幼:我把围巾摞在一起,看见它是最宽的。师:你的这个办法可真好!3.解决幼儿操作中出现得问题:预设:(1)72 幼儿通过目测选出最宽的,但不一定能发现三个物体间的细小差别。(2)幼儿通过比较产生,但比的方法有问题,比如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比。解决:你是怎么发现的?比的时候应该怎么比呢?【操作法,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运用对应比较的办法】1.师:我们都把自己认为宽的送给了红果果,现在红果果的围巾都是宽的吗【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此环节为解决目标难点的重要环节,让幼儿在反复的比较中发现宽窄的相对性。】2.师: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视幼儿能力改作幼儿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三、应用新知升华体验找出生活中用宽窄比较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宽窄。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进行。活动反思:72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体现了预设目标中让孩子喜欢探索生活中有关宽窄的问题的设计理念,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游戏中从粗浅的感知到细致的深入,对生活中的宽窄有了真实的感知,而且也习得了运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比较的方法比较宽窄,理解了物体具有相对性这一特征。情境游戏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活动的特色,也是达成目标的主要原因,,将宽窄这一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了数学学习的机械化。幼儿能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去探索、感知,并将体验反馈给老师,教师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教而是导,通过层层设疑,引发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满喜悦的活动,是学习中非常有效的方法。活动材料的准备也是本课时的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也为老师在课堂中实现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提供了可能。72 但在本次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由于受中班幼儿年龄特征的限制,在老师的语言指导下不能很好完成。(3)中班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感受。  2.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萌发更爱妈妈的情感。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向妈妈了解怀孕时的过程和感受,收集一些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书籍、资料。  2.妈妈怀孕时的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欣赏妈妈怀孕时的ppt  2.说一说妈妈怀孕时是怎样的。  二、了解生长过程  1.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生长的过程(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通过脐带进行呼吸并吸收营养逐渐长大,9个月后,宝宝就出生了。)  2.72 小结:我们都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在妈妈肚子里住了9个月,并且慢慢长大。  三、模仿体验  1.幼儿在自己的衣服里面塞上枕头,步行、爬楼梯、奔跑等。  2.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很辛苦,现在我们长大了,懂得了要更爱妈妈。  拓展延伸:  宝宝会在妈妈肚子里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在纸上画下来,并说一说。  活动建议:  1.家园互动,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感受。  2.可以借鉴长高的诗歌,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妈妈、爸爸把我们带大很艰辛。  3.在语言区里提供有关书籍,了解妈妈的生育过程和宝宝的生长过程。  活动反思72   在道德情感中爱是核心,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幼儿爱的情感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的。让幼儿从小知道爱父母和长辈、同伴,老师,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爱的情感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同伴、老师的品质,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爱的情感不断升华。(4)中班教案《各种各样的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不同的鸟及鸟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爱护鸟的意识。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不同的鸟。  教师重点介绍蜂鸟,啄木鸟,鹦鹉等。  1.师:看,图片上画了很多什么啊?(鸟),这些鸟长的一样吗?72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只鸟的名字叫蜂鸟它的身体很小,就只有蜜蜂这么大,所以叫蜂鸟。  2.师:再来看看这只鸟,这只鸟的身体看上去怎么样啊?它的名字叫啄木鸟,那你们知道它有什么本领么?它会给树木治病,是鸟中的医生。  3.师:再来看看这只什么鸟?它的名字叫鹦鹉,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吗?都有些什么颜色?鹦鹉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会跟人一样说话,你教它什么话,它就会跟你一起说。。。。  二、讨论。  1.师:谁来告诉我什么鸟最小?什么鸟最大?什么鸟会唱歌?  2.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鸟,我们再看看其他的鸟呢?  活动延伸:  鸟类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5)中班科学教案《颜色变变变》含反思活动目标:72 1.能正确进行三原色分类并大胆尝试两种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变化。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积极参与交流。3.体验玩变色游戏的乐趣,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4.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活动准备:透明饮料瓶若干个、塑料筐数个、瓶盖数个、磁性黑板一块、颜色图标、颜色吊牌、棉布、音乐活动过程:(一)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1.魔法小游戏,引出魔法瓶。2.观察瓶里的水并说出其特征:无色透明。(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瓶子里有秘密哟,待会我们一人拿一个看看有什么?1.自由选择瓶子(提取瓶要求)2.游戏:跳动的瓶子(1)3.交流:神奇的魔法瓶看看我们的瓶子有没有什么变化啊?这是为什么呢?(72 引导幼儿观察)(三)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这儿还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开遮布),一个人拿一个,我们再来试一次吧。1.游戏:跳动的瓶子(2) (音乐开始)动起来吧,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2.观察分类:按颜色分类(1)你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2)下面我们来玩一个举瓶子的游戏:我数一,二,三,和我一样颜色的举起来,我要开始数啦,一,二,三。(四)再变颜色,探索秘密1、魔法表演:颜色变变变老师换瓶盖变色,提问:知道我怎么变的吗?2、魔法揭秘:颜色怎么变的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刚才魔法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1)观察瓶盖秘密(2)谈论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之间的关系(3)讨论: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不同,会怎么样?72 (4)幼儿操作:颜色变变变(5)操作交流:色彩真神奇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我分为了四个环节:即观察、探索瓶子秘密;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再变颜色揭示秘密。第一环节:观察探索瓶子秘密首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可以快速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幼儿观察瓶里的水,说出水的特征为后面的变色游戏做好铺垫。第二环节: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中班幼儿注意的指向性还很不明确,且还没有记录的基础,所以需要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逐步发现颜色变化的一些规律。这个环节上让孩子通过放松的跳舞过程后观察到魔术师与孩子的瓶里的水发生了不同变化,第一次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第三环节: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这一过程同样用和瓶子跳舞的游戏让幼儿发现颜色的变化,活动中孩子看到自己瓶里的水发生了变化,非常高兴,都和朋友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互相观察颜色的不同(我的是红色.)这将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72 第四环节:再变颜色揭示秘密在这一环节我首先创设神秘的魔术气氛让幼儿观察到颜色的再次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变化的原因,知道瓶盖的秘密,然后教师再示范换瓶盖的过程并讲明要求(为了使后面幼儿换瓶盖记住操作过程)当幼儿换瓶盖看到自己手中瓶内水的颜色变化后,我重点让幼儿说说两种不同的颜色碰在一起有没有变化和有什么变化,让幼儿通过语言、思维及教师所展示的图标的相互作用,明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且知道小朋友变出了橙色、绿色、紫色的原因。通过这些多次用语言表达和理解,他们逐渐地明晰和建构科学知识的经验,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整个环节中我注重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渗透了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如瓶宝宝正休息要悄悄的,不拥挤的取放瓶子)从几次的变色游戏中将活动一步步推向高潮,达到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及本次活动的目标。(6)中班教案《有趣的指纹》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2、简单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3、能与家长一起大胆想象,有创意的进行指纹印画、添画。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72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准备:1、幻灯课件:动画片《蓝帽淘气三千问》、《指纹类型》、《指纹王国》2、轻音乐3、手电筒人手一个、印泥、纸、勾线笔、纸巾。活动过程:一、观看动画片《蓝帽淘气三千问》,引起幼儿探索兴趣。在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里,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淘气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提问:淘气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真假蓝猫而取出资料的?(用指纹分辨)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1、你们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呢?(手指肚上)2、引导幼儿用手电筒观察自己的指纹。提问: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出示常见指纹的类型图片)72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发现了自己的指纹是一条条的线,这些线有的绕成了一个个圈圆圆的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弯弯的像弓一样叫弓线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3、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指纹,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请你拿手电筒照照爸爸妈妈的手指,看看你跟爸爸妈妈的指纹一样吗?(幼儿、家长互动)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我们的指纹都不一样,你的和爸爸的不一样、和妈妈的也不一样,都各有特点。所以指纹是识别每个人身份的特征之一。4、简单讲解指纹作用。(观看PPT)在日常生活中指纹还有很多的作用,如警察叔叔可以通过提取指纹来破案。把罪犯留下的指纹痕迹作为侦破案件的线索,根据指纹痕迹就可以找出谁是罪犯了。现在科学家还研制了一种指纹锁,这锁钥匙就是人的指纹。开门时,只要用手指摁下计算机,计算机收到指纹信息就会迅速准确的识别出开门的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就会自动打开。你们说神奇吗?那么今天我们小朋友要用指纹来干什么呢?三、观看PPT《指纹王国》,介绍指纹画,引起作画兴趣。1、逐一展示幻灯片,幼儿欣赏。提问:这是哪里?(指纹王国)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画的?(指纹)72 指纹可以拿来画什么?(指纹画)2、介绍作画方法、工具及要求:师:对了,这些都是用指纹画起来的画,把手指头蘸上印泥,在纸上印出手指印,然后用勾线笔在上面作画,就可以变出各种漂亮的图案了。你们想试试吗?老师都给你们准备好了工具有什么呢?今天要求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一幅指纹画,可以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指纹画、也可以自己自由的大胆想象,想画什么画什么。四、亲子共同作画,自然结束。1、巡回指导,鼓励家长、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与范例不一样的作品。(播放轻音乐)2、展示作品。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72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课件更直观的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最后幼儿通过想象创作指纹画等一系列过程充分调动多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能力。首选,,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片吸引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把比较抽象的指纹概念转变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有益经验。然后通过幼儿自己观察指纹和观察同伴的指纹,以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等问题,从而让幼儿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出指纹像龙卷风、山、彩虹、头晕、小河、棒棒糖等。接着简单介绍了指纹的用途,这环节为什么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对于中班上期的孩子来说太难,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个提升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激发幼儿课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让幼儿在欣赏完指纹画后进行大胆想象创作,从而又一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们通过灵巧的小手创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最后为什么没有讲评呢?对于中班上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钟,一节课下来已经持续了3072 分。如果再让幼儿安静下来,规规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画一幅画的讲评,有些难为孩子,而且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把讲评作为延伸活动,利用欣赏活动课时间再进行集中讲评。这些就是我对这节活动课的反思,现请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7)中班教案《沉与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意思。  3.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沉与浮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沉与浮的现象,幷会用语言描述。  2.幼儿学会操作,会用不同符号记录。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茄子,土豆,菠菜(小青菜),蘑菇,胡萝卜,青椒  2.大水盆两只,记录单一人一份。  3.盒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1.提出问题72   师:蔬菜宝宝要去探险,遇见了一条大河,这些蔬菜宝宝能安全过河吗?  谁浮在水面上谁就能安全过河。  2.介绍蔬菜  老师今天带了许多蔬菜宝宝,你们猜猜它是谁?  3.把它们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猜看?这些蔬菜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能沉在水里呢?  二.认识沉浮学习用来表示沉浮现象。  1.小朋友,如果蔬菜浮在水面我们用uarr;来表示,如果蔬菜沉在水里我们用darr;来表示。  2.交流猜测的情况  3.师:怎样来证明谁的猜测对呢?  三.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与浮的现象幷做好记录。  1.师:看老师先拿一个菠菜放在水盆中,猜一猜会怎样?你会用什么符号做记录?(学生边思考边观察边做记录)  2.自己拿一个蔬菜放在水里,看看会是什么结果,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3.交待操作要求:第一步,哪一个蔬菜放在水里,观察它是沉还是浮,72   第二步:把蔬菜从水中捞出来放在盒子里,擦干手第三步:记录观察结果。  3.幼儿实验,教师观察幼儿的动手操作情况。  4.幼儿讲解操作结果。  四.拓展延伸,活动结束。  水真的好神奇啊,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浮力)做出了许多事情,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吗?轮船就是利用这种神奇的力量才能在海上行走。以后我们还要探索水的奥秘。  教学反思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5.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时由于准备不足,孩子没能答出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还要多探究,并及时引导孩子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72 (8)中班教案《冬眠的动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要冬眠。  2、能大胆的介绍自己的操作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冬眠的主题。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2、你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吗?  3、小结:原来你们有各种不同的猜想,那到底青蛙是怎么过冬的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是怎么说的吧。  二、播放视屏,了解青蛙是冬眠的动物,并且理解冬眠的含义。  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安静的观看。  2、提问:你发现了吗?青蛙是怎么过冬的?  3、小结:对了,像青蛙这样不吃不喝的睡在一个地方,就叫冬眠。  4、青蛙为什么要冬眠呢?  5、个别幼儿猜想。72   6、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  7、小结:原来青蛙是变温的冷血动物,他们通过冬眠来保存自己的体温,等来年天气暖和了再出来。所以冬眠是保护这种变温动物不被冻死的好办法。  三、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知道哪些动物是要冬眠的。  1、今天我们还请来了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些是冬眠的小动物。  2、这里有一个大圆圈,你如果觉得是冬眠的动物就请它到大圆圈里哦。还要说说你的理由哦。  3、逐一播放小动物,个别幼儿操作和讲述。  四、游戏,我是冬眠的小动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小洞,有小青蛙,棕熊,小蛇,蜥蜴、乌龟。  2、游戏规则: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说明春天到了,你可以开心的跳舞,当冬天的北风刮起来,你要找到自己冬眠的地方,当音乐停的时候,你们都要睡着啦!  3、播放音乐,幼儿游戏。  课后反思:72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9)中班教案《让纸站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并尝试让纸立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让纸立起来的方法。  3、增强探索精神,感受成功让纸立起来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纸、积木、盒子、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人为什么能站起来?  2、那小狗是靠什么站起来的?  3、我们的桌子、椅子是怎么站起来的?  4、这个盒子没有脚,它为什么能站起来?  5、老师这里有一张纸,纸能不能站起来?(教师将纸放在地上检验纸是否能立起来)  6、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纸站起来?请你们来试一试。72   二、操作探索  1、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展示过程中用语言进行表述)  2、还有没有小朋友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3、(教师作一个小结,总结幼儿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三、再次探索  1、刚刚我们没有用到工具就让纸站起来了,你们都很能干,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我们请这些工具来帮帮忙,让纸站起来。  2、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工具?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几个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四、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指导老师建议:  1、缺少幼儿的主动性。引入部分人为什么能站起来、桌子、椅子为什么能站起来实际上已经给幼儿提供方法。可以直接引入纸,请幼儿来想办法让纸站起来。让幼儿在探索之后来总结道理,而不是由教师来告诉他们这个道理。这个活动还可以将团队合作加进去。  272 、活动顺序方面: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探索可以换一下,有工具帮忙相对于没有工具要简单一点,最后可以再加上一个环节,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够站得稳稳的,请幼儿来说一说这些东西站起来的理由,最后作个总结。科学活动最终的价值或意义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  3、材料准备上:盒子这个工具不是很好,盒子的可塑性不强,如果用胶水把纸粘在盒子上的话,就用到了两个工具,弄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工具起到了作用。  4、教学点的问题:在幼儿把纸立起来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来比一比哪个更牢固,再来找一找牢固的原因是什么,使教学内容更深入一点。  教学反思:72   整个活动下来,感觉自己的思路不是很清晰,面对幼儿各种各样让纸站起来的方法的时候,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可能是事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没有对可能存在的方法进行分类,考虑得还不够周全,导致在上课的时候觉得思路不清晰。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纸怎样才算是站起来这个概念没有跟幼儿交代清楚,事先自己有在思考纸应该是不离开地面的立才算是站起来,脱离地面就是悬空的,不算站起来。但是在活动进行的时候,看到有些小朋友是用积木将纸撑起来,这张纸是横躺在积木上的。看到这个现象后我还是没有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在考虑到底应该是先提供工具还是先徒手操作,在听了指导老师的讲评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10)中班教案《听到的声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能听辨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  2.感受各种声音的特点,尝试制造好听的。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各种空瓶子、盒子、罐子,小石块、沙子、红豆、黄豆、小纸片,乐音与噪音的音乐,雷声、动物叫声、流水声、钢琴声等录音。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玩个游戏,请你闭上小眼睛。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1、教师播放打雷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雷声  师:来学一学雷声  幼儿模仿。  2、教师播放流水声这是什么声音?72   幼儿:水的声音  3、教师播放锣鼓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敲鼓的声音。  教师:你再哪里听到过敲鼓的声音啊?  幼儿1:电视里  幼儿2:过年的时候  幼儿3:广场上  幼儿学小猫的叫声。  教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我们刚刚听到了打雷的声音\流水声\敲鼓声\小猫的叫声,生活中还有许多声音,你都听到过什么声音呢?  幼儿交流自己听到过的声音。  (教师以平时听到过的、感兴趣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通过模仿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为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制造声音  教师:小朋友们都听到了老师带来的声音,现在我们来自己制作声音。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幼儿:盒子\瓶子\还有小罐子。72   教师:来,我们每人一个来试着制造声音吧。  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好啦,谁来说说你方法?  幼儿1:我用手捏瓶子就会有声音。  幼儿2:我用瓶盖来刮瓶子。  幼儿3:用罐子敲一敲地就会有声音。  幼儿4:用两个盒子来碰一碰。  教师:哇,小朋友真的很有办法啊,那有没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  幼儿:还可以装上东西摇一摇。  三、尝试比较装有不同物品的声音的不同  教师:老师就给你们准备了东西,看看都有什么?  幼儿:小石子、红豆、黄豆、纸片、沙子。  教师:我们来试一试,这些东西装在瓶子里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但是老师有要求,听清要求再去装,第一,每个瓶子里只能装一种东西,装完吧瓶子宝宝的盖子盖的紧紧的,不要让里面的东西跑出来,第二,在装东西时在桌子上面装,装时候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第三,听到老师唱12345-72 的时拿着瓶子候赶紧回到座位上,听清楚了吗?去吧。(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指导幼儿之间装的相同和不同材料进行对比)  师:12345-,都做好了吗?吧你们的瓶子保护好,不能让他发出声音,(请两位装有相同豆子量多和量少的幼儿进行对比,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同声音,然后再请装有小石子和纸片的两位小朋友进行对比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同声音)  幼儿1:装的豆子多声音大,装的豆子少声音就小。  幼儿2:装小石子的盒子声音重,装纸片的盒子声音轻。  师:原来装的东西一样,装的多和装的少它发出的声音就会不同,装不同的东西声音也会不一样,恩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你来听一听老师播放的声音哪个更好听?  四、乐音和噪音  教师分别播放钢琴曲和电锯的声音,让幼儿倾听并说出感觉。  你喜欢哪种声音?  听到电锯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觉?(难听、刺耳)  听到刺耳的声音你会怎么办?  幼儿1:我会把耳朵堵上。  幼儿2戴上耳麦。  五、活动总结。72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很多声音,也比较了声音的不同,其实在生活中还可以找到很多很多声音哦,那我们到外面去找找好听的声音吧。  (此环节以幼儿主动探究为主,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教师循序渐进一步步的引导幼儿制作声音,在幼儿摆弄的过程中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动中一直保持着和谐自主的氛围,尊重了幼儿的个性需求。)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我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利用多种感官通过听一听、玩一玩、学一学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探索声音的特点。  第一环节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突然发出的、特别的声音总是能引起幼儿极大地好奇心,所以,我找了一些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而又引起幼儿兴趣的声音,让幼儿们能感受自制声音带来的乐趣,充分的体现了师生互动。  第二环节制造声音。我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为幼儿提供了操作材料让他们自由去尝试怎样让物体本身发出声音,幼儿通过亲自游戏,发现了通过碰、挤、刮、敲等方式来使物体发出声音,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情绪高涨。72   第三环节时探索声音的特点。教师通过在操作区放置不同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教师提前设计探索性的问题,讲清活动时规则,使幼儿在操作时有目的性。很多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很认真,等老师总结得出结论的时候,很多幼儿已经得出了结论。很多幼儿都明白了一样的物体,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物体装在同一个瓶子或罐子里声音也会不同。但在本环节,也发生了突发情况,一个孩子的瓶盖没有盖好导致豆子跑了出来,引发了其他幼儿的哄抢。在此时就考验了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在此环节没有及时清理好豆子,使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了。  第四环节是分辨乐音和噪音。通过两种声音明显的对比,幼儿分清了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并学会了在噪音环境下保护自己的身体。  整个活动的层次还是比较清晰,孩子们始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自由的游戏着。在操作中尝试、模仿、观察、比较、倾听,突发事件的发生告诉我以后该要怎么去处理,不要忽视每一个小细节。(11)中班教案《蚕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72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  活动重难点:  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72   丰富知识:蚕宝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mdash;2天时间。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  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72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二、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三、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趣。  1.出示棋盘。  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72   延伸活动:  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rarr;孵蚕rarr;变蛹rarr;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72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12)中班教案《磁铁的妙用》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基本特性。  2.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3.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磁铁的穿透性。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72   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ppt  玩赛车游戏的道具:长1米,宽50厘米的KT板一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学具准备:  1.条形磁铁,人手各1块。  2.动手试一试环节所需材料: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茶杯、木板、纸、布、硬币等。  3.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材料:纽扣、电池、石头、螺丝、回形针、铃铛。  4.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的记录卡,人手一张。  5.玩赛车游戏所需材料:长50厘米,宽25厘米的KT板7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7部,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磁铁不拘一格的外形  172 .教师指着吸在黑板上红红绿绿的圆形的塑料片,问: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圆形的塑料片能粘在黑板上吗?  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塑料片后藏着的圆形吸铁石。  师:磁铁又叫吸铁石,它们经过人们的加工,长得也不一样哦!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见见面呢?  出示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磁铁。  二、通过尝试,了解磁铁的吸铁性  1.师引导幼儿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磁铁可以()。  2.引导幼儿探索新知:磁铁究竟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1)幼儿取出老师课前分发的实验材料盒。  (2)幼儿尝试用磁铁去吸盒内的小物件,把能吸住的放在一起,不能吸住的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找规律。  说说用磁铁吸住了什么物体。  投影显示这些实物,引导幼儿归类: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教师小结,过渡:磁铁可以吸住铁制成的物体,也就是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比如硬币。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来猜一猜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物品。72   (教师出示ppt,幼儿打开记录表)  引导幼儿先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认为能的在记录表里打radic;。  引导幼儿进行验证,用磁铁一一试一试,验证刚才预测的结果。  (5)指名幼儿汇报验证的结果。  三、认识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小朋友们,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那么用磁铁吸磁铁会怎样呢?  2.教师先介绍磁铁的两极:南极S,北极N,并引导幼儿强化这个知识点。  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一步:N极碰N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二步:S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三步:N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磁铁有(两极),(南极)和(北极),相同的极会(互相推开),不同的极会(互相吸引)。  四、在游戏中探索磁铁的磁性穿透力。72   师:原来磁铁还有两极性,磁铁里的奥妙真不少,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磁铁的游戏,继续去寻找磁铁的神奇。  教师演示玩赛车游戏。  取出用KT板和即时贴做好的弯曲的赛车跑道,将板子搁在两张椅子中间,将板子上放置一辆底座粘贴了铁片的纸赛车,将磁铁放在KT板下沿着跑道向前移动。  幼儿分组玩赛车游戏。  幼儿取出课前老师分发的道具,各小组幼儿轮流玩赛车游戏,教师提醒幼儿磁铁尽量不离开板子,紧贴板子向前移动,否则赛车就会停下来。  师在幼儿玩好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赛车可以向前移动?  幼儿回答,师告诉幼儿:原来磁铁的磁性有穿透力,隔着东西也有吸引力,磁铁越大,吸力越大。  五、师幼共同总结磁铁的特性。72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很开心,也有很大的发现,先是发现了磁铁能吸东西,吸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师:后来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引导幼儿说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磁性原理。)师:在玩赛车时我们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东西。)师:磁铁的奥妙真不少,它还隐藏着很多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玩磁铁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  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13)中班教案《茶叶》含反思  目标预设:  1、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茶叶的特征,乐于运用语言进行表述。  2、能仔细观察、记录茶叶在泡水前后的变化。  3、初步尝试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冲茶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72   活动重点:  1、能大胆地用语言、身体动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尝试泡茶。  活动准备:  4个茶叶罐装好适量的茶叶、小勺4个、透明杯子每人1个、保温杯16个、集体记录单1张、录像《认识茶叶》、音乐、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装好茶叶的茶叶罐,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请幼儿从听、闻、摸等多种感官来猜想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以游戏猜猜的情景引出茶叶,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意识。)  2、引导幼儿观察干茶叶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茶叶的颜色、形状、硬度、味道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原有记录总结过程:(观察、记录)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来感知干茶叶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对干茶叶的理解,并对干茶叶特征进行总节并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泡水后茶叶的变化幼儿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开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变化,互相交流。72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看了那么多的茶叶,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茶叶的聚会》。故事后提问:  1、故事中哪些东西是跟茶叶有关的?  2、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跟茶叶有关?  猜想与验证过程。(猜想、实验、记录)  1、集体进行猜想。提醒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尊重事实。  2、幼儿猜想、验证后,师进行集体记录,此时注意观察幼儿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会用自己的身体和语言展现自己实验前后茶叶的变化。  3、自己尝试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逐步感知茶叶的生产过程。茶叶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是所有的茶叶都能摘吗?茶叶是怎么变干的?等一系列这都是孩子的问题,在此环节中幼儿观看了茶的现场录像,也感受到茶农的艰辛。  5、听音乐做律动,让幼儿在愉快的律动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72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中班幼儿对茶并不陌生,经常能看到、接触到茶,对茶叶的认识更多的感觉就是苦涩。中班上学期幼儿思维还处在表象思维阶段,对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陈鹤琴的社会乃大学堂的教学理念指引着我们,让幼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我们中一班开展了有趣的茶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物质资源,通过幼儿的观察、搜集、了解、使用,从而对茶叶有更深的认识。(14)中班教案《昆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72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mdash;mdash;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mdash;mdash;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mdash;mdash;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mdash;mdash;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mdash;mdash;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mdash;mdash;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mdash;mdash;身体特征mdash;mdash;生活习性讲述。  mdash;mdash;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mdash;mdash;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mdash;mdash;72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mdash;mdash;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mdash;mdash;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mdash;mdash;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mdash;mdash;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72   mdash;mdash;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mdash;mdash;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mdash;mdash;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mdash;mdash;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活动反思:72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15)中班教案《认识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分享与树相处的经验。  2、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了解他们的作用。  3、知道四季树木的变化。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了解他们的作用。  【活动准备】  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分别装盒子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利用各种感官感知大树的各个部分。  1、出示神秘的盒子,激发幼儿兴趣。  2、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来感知,猜猜是什么?先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再摸一摸是什么感觉。72   3、打开盒子看看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这些是什么,在哪里见过?  4、小结:这些东西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就是大树。  二、了解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分别有什么作用。  1、请个别幼儿凭自己的经验向大家介绍。  2、教师小结:  树叶mdash;mdash;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  树皮mdash;mdash;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虫害之外,主要是为了运送养料。  树枝mdash;mdash;可以支撑树叶,还可以运送养料。  树根mdash;mdash;从泥土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花mdash;mdash;传粉后可以结果。  果实mdash;mdash;成熟后有种子。  三、请幼儿讲一讲,回忆与树有关的经验。  mdash;mdash;哪里有树?你和大树做过哪些游戏?  mdash;mdash;大树一年四季都一样吗?不同的季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72   【活动延伸】  到户外看看大树,找找大树的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  教学反思:  树是最熟悉、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提取教学内容,以树为题材进行欣赏每个学生对待同一个主题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有创造的欲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并且引导和鼓励他们想象、创造,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16)中班教案《各种各样的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汽车的种类有各种各样的,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2、使幼儿简要了解汽车的发明过程,激发幼儿当小发明家的愿望。  3、发展幼儿比较和观察的能力。  4、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汽车发明过程的自制抽拉复合灯片一套,幻灯机。  2、木偶表演台,布袋木偶:小兔、小猴、老爷爷、小孩各一个。72   3、布置出一个汽车展览会,各种汽车玩具若干,各种汽车图片(自绘图片8张)。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木偶小兔:今天天气真好,我想去看看住在很远的奶奶。坐着汽车去可方便了,一会就到了。再见。(小兔坐在轿车上,说完下场)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乘汽车很方便,你们知道汽车是怎么发明的吗?  2、简要了解汽车的由来。  (1)教师操作抽拉幻灯片1:最早的时候,人们没有交通工具,只能用脚走路。  (2)幻灯片2(复合抽拉片)。  ①经过驯化的动物成了人们重要的运输工具,人们骑着这些动物旅行,用它们驮运货物。这些动物有牛、马、象、骆驼等。  ②人们发明了轮子,于是出现了最原始的车。  又出现有辐条的车轮,车的结构就轻巧了。  ④后来,美国人生产出了大量轻便实用的汽车,现在汽车的种类就更多了。  (372 )提问:谁能说说汽车的由来?引导幼儿说出过程:走一动物一轮子一有辐条车轮一美国人发明汽车。  3、了解汽车的种类及不同的用途。  (1)教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汽车?  幼儿讨论后回答。(随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汽车图片并简要提问。卡车、轿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洒水车、警车等。)  (2)情境表演,认识消防车、救护车。  ①表演:小猴(木偶)着急地说:哎呀,不得了啦,我们家着火了,小朋友们快帮我想想办法,我该叫辆什么车呢?  幼儿:救火车。  教师:小猴,你赶快叫辆救火车,mdash;mdash;又叫消防车。(拿救火图片)  小猴:谢谢,我去救火啦。  ②认识消防车。(专门用来救火的。)(是红色的,能拉警报。)  木偶老爷爷、小孙子上,走着走着,老爷爷忽然倒下,小孙子大喊爷爷心脏病发作了,这可怎么办呢,我该叫辆什么车呢?(救护车)  ③认识救护车(专门用来帮助突然得了重病的人。)(车身上有十字标记,能拉警报。)72   ④教师:咱班小朋友真是爱帮助别人,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还帮助了有病的老爷爷,谢谢你们。  4、在玩中巩固知识。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认识了救火车即消防车和救护车,有卡车、轿车、公共汽车汽车的种类很多,作用真大,对人们有帮助,是一种很方便的交通工具。  (2)以参观汽车展览会结束教学。  (3)让幼儿在玩各种汽车中巩固知识,开阔视野。  评价分析:  幼儿通过生动有趣的幻灯,就像看电影一样,直观地了解了汽勺由来。接下来的情境表演,是通过展示几种汽车的专门用途的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汽车的用途的认识。通过后来的幼儿玩汽车,为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汽车的外形构造提供了空间。整个活动,幼儿都饶有兴趣、思维活跃,较好地达到目标。  一、专家点评  在现代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有些老师误以为用计算机为载体的教学是最佳的,因而会嫌弃传统的幻灯片。其实,对幼儿来说,幻灯如图书一样,同样有趣。只要合理选择,幻灯教学会获得好效果。  二、反思与讨论72   你认为此活动设计的知识点(量),是否适宜?如果让上这节课,你同意本活动设计的过程吗?如何修改?(17)中班科学教案《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受风并让幼儿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2、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对风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难点:风可能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和预防风灾的办法  活动准备  扇子纸板彩条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闭眼教师用扇子在每个小朋友脸前扇一扇,使幼儿感知风的存在。教师拿出彩条让幼儿吹一吹,扇一扇,跑一跑72   (二)、基本环节  1、通过提问让幼儿说出风的特征  2、引发幼儿讨论风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实实在在崔在着,它是通过周围空气流动形成的,只有你周围有空气就会有风产生  3、教师通过扇子,纸板,彩条让幼儿亲自动手轻轻的扇和用力扇,感受风的大小和速度,让幼儿说出风速大力量也大  解风能为人类做哪些贡献热气球飞上天、凉爽、衣服晾干、树叶摆动、放风筝、种子的传播等等让幼儿了解风对人类的害处  发大水、沙尘暴、把房子吹倒、泥石流,打翻渔船等等  4、风有时为人们做好事,有时做坏事,不过人们的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种树建防风林、提前预报减少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三)、结束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你们了解风了吗?在知道了它的好处与坏处后,你们愿意和风成为好朋友吗?(引导幼儿讨论)72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大,不但认识了风,知道他有大小、有方向,还学会怎样制造风,请你们回家再找一找资料,想一想,怎样才能将这些有害的风变成对我们有用的风,看看是不是又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四)、延伸环节  今天我们知道了风给我们带来好处,也能给我们带来坏处。风还会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现在在没张桌子上都有一个风车和一小筐材料。请你们选择自己认为可以用的材料,让风车转起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感受风的大小、体验风的方向,由于风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事物。在活动前,我特地布置了任务,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寻找风的踪迹,让他们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获得风的初步概念,及相应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经验。(18)中班教案《家用电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家用电器的正确的操作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实物讲解家电的作用。  难点:各种家电的用处不一样,幼儿会混乱。  活动过程:72   1、谈话活动:让幼儿说说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  2、老师分别利用家用电器,如:电视,向幼儿介绍使用方法,放光碟,让幼儿说说看到什么,知道电视的作用。电风吹的使用方法又不一样,介绍它的方法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每种电器的作用都不一样。举例说几个,让幼儿明白其中的操作方法。  3、教育幼儿要正确使用家用电器,自己不能随便乱动。  教学反思  幼儿对某些不太常见的电器不太清楚作用。基本都达到目的。(19)中班教案《棒棒糖》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并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糖在水里可以溶化,溶化的速度与搅拌的速度有关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分享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  3、能创编棒棒糖跳舞的各种动作,尝试用肢体语言表达快乐的情绪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7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糖在水里可以溶化,溶化的速度与搅拌的速度有关  教学难点:幼儿创编故事结尾,创编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1,、故事《甜甜的河水》挂图  2、音乐《粉刷匠》旋律  3、棒棒糖若干,一次性水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  这是什么?你们猜猜,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二、欣赏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变化  1、小熊也有一根棒棒糖,小熊的棒棒糖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呢!  2、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挂图  提问:(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  (2)小熊后来为什么很难过?  (3)我们该怎么帮助小熊呢?  372 、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根棒棒糖的甜味,也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到,让小熊快乐起来?  三、实验:把棒棒糖放到水里  提问:棒棒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棒棒糖溶化的更快一点呢?  哦,搅拌棒棒糖,也许会溶化的更快一点,我们来试试,像跳舞一样的搅拌  四、创编故事结尾  1、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将我们的好办法告诉小熊,并且编到故事里,这样,小熊就会非常快乐了。  2、幼儿创编故事结尾  (小熊把棒棒糖放到小河里,小鱼,小乌龟,螃蟹都游来了,小熊高兴了,棒棒糖也很开心,棒棒糖说,小朋友可以教我一些舞蹈动作,我会搅拌的更起劲的,溶化的更快一些。  五、教棒棒糖跳舞  跳舞是需要音乐的,我们用什么音乐来伴奏,教棒棒糖跳舞呢?  172 、幼儿听音乐拍手,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棒棒糖跳舞的动作,并边唱边表演我是一根棒棒糖,啦啦啦啦啦,会跳舞的棒棒糖。啦啦啦啦啦,看我跳得都美丽,啦啦啦啦啦,小朋友们一起来,真呀真快乐!  2、尝尝水变甜了没有  (!)我们创编了这么多棒棒糖跳舞的动作,现在我们来尝尝水变甜了没有  (2)每人一小杯,尝一尝  幼儿尝的时候,老师提问:你们猜,这杯水会变得越来越怎么样呢?(越来越甜)  棒棒糖会变得怎么样呢(越来越小)  如果等到放学的时候我们再来品尝,水会怎么样你?(更甜)  那我们放学的时候再来看看尝尝,棒棒糖是不是越来越小了,水是不是更甜了!  教学反思  首先这节课我以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棒棒糖导入,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活动中去,  然后我让孩子看图听故事,自然地把幼儿引入问题情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棒棒糖的甜味也让河里的朋友尝到,让小熊快乐?  然后再做实验的时候,我用的是放在水里搅拌的办法,当然办法还有很多种,在这里,只是让孩子有一些感受,72   再次,我在选择音乐的时候,用了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粉刷匠》,节奏感很强,幼儿很容易合着节拍边唱边跳。  当然,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当我把棒棒糖发给孩子的时候,有些孩子开始偷偷地品尝棒棒糖,还有在创编舞蹈动作的时候,我做的示范太多,以至于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小了。(20)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3、制作冰灯  活动重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  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3、好玩的冰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72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提问: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们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  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真棒说出了一个新词mdash;mdash;72 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宝宝的。  小结:原来冰娃娃在手里会融化掉!变成水宝宝!  5、幼儿制作彩冰灯。  师:让我们动起灵巧的小手,一起来制作漂亮的冰灯吧!送给我们可爱的冬爷爷做新年礼物吧!  课后延伸:组织幼儿玩冰灯。  教学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在这个奇特的世界里有雪花在漫天飞舞,有美丽的冰棱倒挂在檐边边,也有小娃娃陪着我们快乐的玩耍。虽然北风呼啸、寒风凛冽,但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我们开展的活动却是热火朝天、喜气洋洋,消融了冰冻带带给我们的寒意,让浓浓的温暖洋溢在我们爱意浓浓的班级里。  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冰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72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我在设计此节科学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孩子具有好奇心,提供适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的内容,唤起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其次,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把一节课的结束视作探究的重点,更不应该把孩子束缚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孩子把探究的兴趣和关注的事物延伸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注重长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我们的延伸活动,是让孩子们到户外玩冰灯,激发他们继续探究冰的奥秘。  设计背景:  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小朋友们拍着手、唱着歌,跳着优美的舞蹈,迎接着冬爷爷的到来。尽管北风呼呼的吹着,天是那样的寒冷,小朋友的手、小脸、小耳朵都被冻得红扑扑的,但依然没有冰冻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奇心,他们正用那明亮而闪烁的大眼睛,灵活而又坚强的小手探索着属于冬爷爷的奥秘。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展的愿望,于是我设计了此节科学探索活动mdash;mdash;72 好玩的冰,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所隐藏着的奇特奥秘。中班科学教案20篇反思这篇文章共84575字。72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