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2-05-26 16:36:00 发布

谈谈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doc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内容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和实施以来,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方面,明确指出把发展智力和爱科学等情感教育放在首位,在学习新的科学教育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在教育活动的指导方法上需要有新的突破,应遵循科学教育的原则,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提供开放性的、可探索和创造的空间,使幼儿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创造,能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培养良好品质和合作精神。关键词:科学教育方法科学探索环境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科学教育的目标指出:“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规程》将“发展智力”放在智育目标的首位,明确提出了“求知欲望”的培养,把智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地位提升。从《规程》可以看出幼儿科学教育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下面谈谈我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一些指导方法:一、制定科学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科学领域的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学习有关幼教法规的基础上,在设立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方面,我们不单要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还要制定发展性的、注重幼儿参与科学的目标。包括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探索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独立性、自信心的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等。比如在《乌鸦喝水》这一活动中,我们除了要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在瓶子里头加上小石头可以使瓶子里的水慢慢地升高,同时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能发现投放不同的材料会发生不同的结果,如果在瓶子里放的是棉花等将会把水吸干, 而乌鸦就不能喝到水了,在这样的结果里还可以引发幼儿思考;又如:在操作性的活动《有趣的小水轮》中,我们除了要让幼儿做出转的轮子,还可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在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方面,内容应全面、多样化、系统化。我们要从幼儿思维特点出发,为幼儿选择可利用的自然物和科学现象以及便于幼儿从周围物质世界中获取的直接经验或生动形象的具体知识。如:“有趣的鸡蛋”、“跳跳糖”、“饮料商店”等等,都是幼儿可直接感知的内容;不易直接观察又好奇的内容如“海洋世界”、“宇宙”、“火箭”等等,可以借助图片、模型、录像、电脑来进行教育。教师还应从自然界动植物的多样性,动植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和人类的相互关系,人类对它们的关心、爱护的态度、行为和方法等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二、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一)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观察、引导幼儿学习和探索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而兴趣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幼儿自主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对幼儿进行观察的引导,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发现,逐渐积累和丰富幼儿的经验。例如:早春的时候,一次户外活动时,一只还在冬眠的蜗牛掉进浅浅的水坑里,孩子们说:“它还在睡觉吗?”“蜗牛可能被淹死了。”我并不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说:“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发生什么事?”每个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小朋友的观察里,发现蜗牛并没有死,当水把蜗牛分泌在蜗牛壳口的白色膜状物质泡软了之后,蜗牛出来活动了。之后,我让孩子们把蜗牛带到饲养角里饲养,继续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同时交给他们几个任务:蜗牛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最喜欢吃什么?它们平时是怎么活动的?孩子们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假设猜想蜗牛吃什么,为了让孩子记住自己的猜想,我用统计小组记录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别人的想法,让幼儿从家里带各种东西来喂养蜗牛,通过幼儿的验证,知道蜗牛最喜欢吃甜的东西。我还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蜗牛的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画法,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观察验证,并积极地探索验证,在发现关于蜗牛秘密后心情非常喜悦,对蜗牛的生活习性也有了初步的印象。2、通过科学活动区的创设,提供操作、实验和交流的机会(1)设置自然角 自然角应设置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可以利用活动室的一角或廊沿、窗台。可以收集一些种子标本做展览,也可以种植植物,还可以在自然角饲养金鱼、小蝌蚪、小乌龟、田螺、蜗牛等小动物,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观察蚕到蛾的变态过程,或者设置气象日志,指导幼儿学习记录当天日期和天气状况的活动,指导幼儿尽量选用图形、少用或不用文字,在长期的观察记录活动中使幼儿产生对科学活动的浓厚兴趣,掌握探索科学的方法,增强了探究精神,提高了探究能力。(2)设置科学探索区 科学探索区是幼儿操作、实验、探索的场所,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如:常用的磁铁、平面镜、放大镜、棱镜、电线、电池等,让幼儿能够自由地、独立地选择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在科学探索区还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制作工具和制作材料,像手工工具、废旧物品等东西,可以结合教育活动,让幼儿进行科技小制作,如:大班的孩子在制作汽车、坦克等自制玩具时,有个幼儿想到在纸盒下面装上一个不用的电动玩具小赛车底盘制作了一辆“汽车”,他的“汽车”就可以动起来了,其他幼儿都非常惊奇和羡慕,都要求他向大家介绍是怎么做的。因此,科学探索区还可以作为幼儿展示与交流的中心,把幼儿的“成果”展示出来,会使幼儿感到兴奋、自豪,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也能起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还可以在科学探索区自己做小实验,寻找答案,解决问题。3、营造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在物质环境提供的同时,应注意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安全感、能大胆探索和尝试的心理环境。作为老师,热情支持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幼儿会觉得有安全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才能真正大胆尝试、探索、发现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爱护幼儿的探索“成果”,更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活动结束后,我并不马上把幼儿操作过的材料收藏起来或丢掉,而是让幼儿摆在科学探索区,让幼儿继续探索。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会及时对幼儿的成功给予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与满足感,我还注重对不同水平的幼儿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和内容,我还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享成功。(二)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发展幼儿主体性,激发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日常生活中,幼儿总是对周围的许多事物和现象的变化都感到新鲜好奇,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很好问,科学活动如果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我就从幼儿的兴奋点入手,提供充足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通过多种教育组织形式,如: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区角活动以及幼儿在园每一天的各个生活环节,和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时,渗透了科学教育,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而且,在组织活动的过程当中启发幼儿兴趣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多提一些启发性、发散性的提问,尽量避免向幼儿提出指向明确或有鲜明倾向性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幼儿有思考的空间。2、发挥幼儿创造性,营造科学活动的氛围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尽力为幼儿营造舒适的科学活动氛围,例如:在进行“积木、盒子怎么能移动”的活动时,给幼儿提出问题:“老师在桌子上准备了个各种各样的东西,你们要想办法让它们动,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它们动的,等会儿来告诉大家”活动一开始,他们有的用手拍桌子,有的在上面拍,有的从桌下拍,桌子的震动引起了东西的移动;用嘴吹、手推、用扇子、向上扔;还有的用一个动的东西带着另一个东西动。我让他们当场操作给大家看,肯定了他们的方法,表扬了他们的聪明能干,因而孩子们感到十分高兴,自信心油然而生,真正体验到“我能做”的积极情感,而这种积极情感又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活动,有利于幼儿学科学。3、支持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及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们要把幼儿作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支持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应先调动幼儿原有经验,老师再鼓励每一个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例如:幼儿在玩磁铁的游戏中,教师让幼儿用磁铁去吸铁钉、小刀、塑料扣、积木、纸张等,让幼儿观察哪些东西被吸起,哪些吸不起,此时,我会适时让他们对物体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共性特征,再引导 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让不被吸引的物体变得会被吸引”?如:在不被吸引的纸做的小船上放一小块磁铁,然后试着用磁铁去吸引小船,让小船在水中前进……这样,让幼儿进行不同的操作,获得了不同的发现,将探索活动引向深入,让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索活动中都有新发现,都有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保持了孩子浓厚的探索兴趣。  4.引导幼儿参与创设环境,并利用创设的环境来组织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  例如:种养植活动《种子发芽》,教师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选择可种植的材料,在自由活动时让幼儿种植种子,每天散步时,带领幼儿共同观察种子的生长变化过程,如发芽、长绿叶,一段时间后开花。并提醒幼儿每天去给种子浇水。这个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幼儿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方法,幼儿通过多次并反复地观察、探索、不断与植物频繁地接触,获取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三)遵循科学教育活动的原则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概念,我们应把遵循科学性原则作为首要原则,而科学活动内容的选取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可能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要选择幼儿经验之中的内容,活动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经验,这就需要我们遵循生活性原则。在设计和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要遵循兴趣性原则,注意保护和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对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的天性,通过丰富的活动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同时,我们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努力改变幼儿一味地模仿学做的被动学习模式,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各种尝试,去探索,去发现,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教师还应遵循尊重性原则,尊重幼儿好奇好动,爱探索的天性,给幼儿发展思维、想象的空间,做幼儿的伙伴和朋友,关心、爱护他们的劳动成果,鼓励幼儿的学习热情。幼儿科学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必不可缺的课题,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把握教育内容中的“度”,值得更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