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2-05-26 16:36:00 发布

浅谈合理设计记录表促进幼儿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效能.doc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合理设计记录表促进幼儿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效能镇江市中山路中心幼儿园仇琴【摘要】幼儿园科学活动是科学启蒙教育,《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幼儿或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学习奠定基础。它的核心是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科学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要使科学记录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在活动实施之前就要对科学记录表进行有效设计。针对幼儿的水平,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紧扣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记录类型,解决科学记录表到底记什么、怎么记、由谁来记这三个问题。教师要设计合理的记录单,科学地指导幼儿有效运用记录单,使幼儿在活动中思维更清晰,表达更有条理,其探究科学的经验和能力也逐步提高。【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记录表幼儿活动记录,就是幼儿根据主题内容将自己收集的信息运用文字、线条、形状、颜色、图案等表现出来,是“反映幼儿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科学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但3— 6岁的幼儿常常把想象、希望当作事实,这和科学的要求是相违背的。那如何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的方法,真正让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成为科学启蒙教育呢?笔者认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指导幼儿运用记录单记录,可有效解决上述矛盾。这里的记录是专指在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方式,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记录下来的那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记录。一.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凭借原有经验记录自己的猜想,在探索活动中记录自己真实看到的、发现的。将预测和真实探索的结果进行比较,促进幼儿更细致的观察,更认真的思考,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或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活动中注重以事实为依据,坚持用事实讲话,帮助幼儿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意识、科学观念,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二.提高自主性,帮助幼儿主动建构科学经验在科学活动中增加记录的环节,对幼儿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幼儿带着目的观察和探索,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记录。记录激发着幼儿更认真地探索,更仔细地观察,更主动地建构经验。同时新经验的获得又激发幼儿产生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幼儿不断探索,不断建构新经验,形成良性学习循环。如中班《探索树叶的秘密》,分别由同一老师在中一班和中二班开设此活动。在中一班的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由探索、观察幼儿园各种树叶有什么秘密?幼儿观察2——3分钟后就失去了继续观察的兴趣,有的在边上聊天,有的干脆溜到边上的大型玩具上去玩,在经验交流环节中,中一班的小朋友只能说出树叶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及有的树叶上有锯齿等。在中二班的活动中,活动地点、教师指导方式基本与中一 班相同,不同的是增加了记录这一环节,可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却大不相同,他们在户外观察、记录了大概10分钟左右,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兴趣浓厚,在教师毫无提醒的情况下无一人去大型玩具活动。在交流经验的环节中发现,中二班的幼儿自主地发现了树叶的很多秘密,如,树叶的大小不同;树叶的形状不同,有的像棒糖,有的像扇子;树叶上有叶棒(叶柄):有的树叶是双胞胎的(对生的树叶);树叶上有洞;树叶上有毛等等。孩子们还自主讨论:树叶上的洞洞究竟是谁弄的?在科学活动中增加了记录的环节,提高了幼儿的活动的主动性,帮助幼儿建构了丰富的经验。三.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记录必须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幼儿只有在认真细致的观察后,才能正确地记录物体特征及现象,离开了观察的记录是空洞的,记录过程要求幼儿多种感官并用,常常既有眼睛看的,鼻子闻的,耳朵听的,有时还要求幼儿用嘴尝的,还要用脑进行分析、想象。如:中班科学活动《树叶的秘密》,幼儿为了了解、记录树叶的秘密,必须仔细观察树叶的外形特征,有的幼儿还用手触摸叶子的表面及边缘,还有的幼儿用鼻子闻树叶的气味等等。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促进观察、分析、想象等能力的发展。由于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思维和表达表现的能力与水平不同,教师在指导不同年龄班幼儿作记录时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一.合理运用记录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运用记录表 是为达成目标服务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决不能赶时髦,盲目乱用,更不能让记录成为幼儿的负担。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要不断预测记录对活动目标的影响,预测记录环节对幼儿的作用,然后根据活动内容、目标,选择活动的核心内容指导幼儿运用记录单,不能所有的科学活动或活动的各个环节无选择的让幼儿记录,记录内容应该是整个活动的关键内容,幼儿能通过记录的方法主动化解教学内容的难点,片面强调对一些次要内容的记录会顾此失彼,影响幼儿对重要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记录单的真正作用,合理有效运用记录单。二.科学设计记录表记录表引领着幼儿的探索方向和结果,不同的记录单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因此,设计一张合理的、适合孩子、适合具体活动的记录单是十分重要的。(1)设计符合活动内容及幼儿年龄特征的记录单3——6岁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状态,因此,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尽量做到简单、形象、直观,记录单中的材料图象应尽量和提供的实物相近,使幼儿一看就懂,尽量少出现文字符号。如猜想可用“?”符号,动手操作可用“”符号,“”表示幼儿的发现等。对于小班幼儿的科学活动,设计的记录单越简单越便于幼儿记录,可以运用一些直观的图画,如,科学活动《小兔子爱吃的东西》,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开心的兔子和不开心的兔子,让幼儿一看就知道怎么记录。 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可根据需要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表格式记录单,尤其是大班幼儿,适宜的简单的表格式记录单不但有利于清楚、明了表现记录结果,还便于幼儿比较探索结果,便于幼儿交流和展示。当然,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还要根据具体的科学活动而定,有时一张空白的纸就是一份很好的记录单。(2)化烦为简,有效记录有时碰到一些幼儿较难表现的物体,或较烦琐的记录,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要尽量将复杂、烦琐的记录简单化,便于幼儿有效记录。代号记录就是一种适合幼儿的简单而有效地记录方法。如在《沉浮》这一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分别记录沉在水底或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铁块、木块等材料幼儿很难清楚地表现,为了便于记录,教师在记录纸上分别给各种材料图像标上相应的代号,代号可以是图形符号、也可以是数字符号。幼儿只要按照观察的结果记录物体的代号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幼儿记录时非常轻松、方便。再如在《泡茶》的活动中,由于茶叶在开水中的变化比较明显,因此我们采用让幼儿自主记录的方式,启发幼儿用自己的并且让别人看得懂的符号记录下茶叶的变化。当出现茶叶在开水中很快的后由水面沉到了水底这一现象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用自己的符号记录了茶叶的变化。有的幼儿用“↓”表示,有的幼儿用打勾“√”表示茶叶沉下去了,也有的幼儿用“△” 表示茶叶沉下去了,虽然孩子们使用的符号不同,但他们的表达方式却是相同的,都为了表示茶叶在开水中的下沉现象。而茶叶除了下沉现象外,还有颜色和形状上的变化,而这两种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现象之一,为了能表示颜色的变化,他们在白纸上用不同的形状划分了一个小小的范围,然后用一个箭头表示水的颜色的变化过程,用黄色或淡绿色表现了茶叶在开水中的颜色。而形状则是先用弯弯扭扭的线条表示茶叶没有泡开,用一条条直线表示泡开的茶叶。在这样的观察记录中,孩子们清晰的看到了茶叶在不同水温的变化,同时也感知了茶叶的沉浮现象和水温的关系,孩子们边记录边思考各种记录的方式,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提高了幼儿观察的有效性。三.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运用记录单当记录已成为幼儿探索和学习需要的时候,教师的指导策略直接关系到记录单能否在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关系到幼儿能否主动学习科学。(1)看懂记录表是有效开展记录的前提为保证记录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师在指导幼儿记录之前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幼儿读懂记录单,指导幼儿读懂记录单时尽量做到形象、具体。结合实物认识记录单是常用的指导方法,即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单和具体实物,作出对比,认识记录单中各图象分别表示什么?对于记录单上的一些常用符号,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商量确定,尽量采用形象、有趣、幼儿又能理解和记忆的符号。如“”表示动手实验;“”表示仔细看;“?”表示猜测等等。(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运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记录特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年龄小,认识能力和动作发展较差,不能很好的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想,所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的结果显得比较困难,但是能用语言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结果,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把一些的抽象的现象和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可有效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到了小班下学期,随着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的不断发展,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直观的记录。如:小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师把各种材料的物体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并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情况,大部分幼儿都能用老师提供的表示下沉的“↓”符号准确的记录(粘贴)出结果,可见,在小班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可适当运用记录单,并应以教师记录为主,幼儿人人参与记录为辅。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大班幼儿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他们能用简单的图案、线条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尤其是大班的幼儿,他们不但表现能力增强了,还具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充分发展了幼儿的自主性,促进了观察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在中大班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科学活动,设计科学有效的记录单,指导幼儿在探索、操作中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帮助幼儿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促进了幼儿科学素质的提高。四.运用记录表记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记录目的。记录是为达成目标服务,教师在指导幼儿过程要明确为什么要记录,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开展记录,通过恰当地指导使幼儿也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记录,怎样做好记录,努力让记录单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同时,记录也给教师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有利于教师分析、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因此,记录应有效地运用好,否则会适得其反。(2)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营造轻松、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幼儿主动探究、自主记录的前提。教师在指导幼儿记录过程中,要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幼儿的记录,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记录方式记录,对于幼儿间一些有价值的记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记录,还可以把有价值的一些记录介绍给同伴,成为其他幼儿记录的借鉴。(3)在观察、探索中记录。科学活动记录要与科学实验、科学探索同时进行,要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记录探索过程中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避免样样都记,不能事后补记,更不能让幼儿记录还没有发生或探究过的现象。总之,科学活动中有效运用记录表,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思维更清晰,表达更有条理,其探究科学的经验和能力也逐步提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逐渐成长为细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善于表达的人!参考文献:1、刘占兰著《幼儿园科学教育》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3、《如何培养幼儿观察与记录能力》4、《幼儿教育》2008年第7、8期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