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2-05-26 16:36:01 发布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与操作.doc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与操作【摘要】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科学活动中,探索与操作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幼儿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对某一事物的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科学教育的各种探索与操作活动中培养孩子观察、分类、测绘、表达等操作技能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任务之一。【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探索操作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幼儿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幼儿的探索过程,急于告知答案,使活动过程流于形式。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探索、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为他们提供了获得成功感受周围事物,创造性的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或不知道的各种自然物和现象。在幼儿园科技教育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的,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探索与操作的内容应源于生活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也能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从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探索与操作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样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这有助于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如:大班科学活动《膨胀》就原由幼儿好奇的发现老师杯子里泡大的胖大海而引发的。在活动中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多种材料(塑料玩具片、钥匙、紫菜、木耳等)让幼儿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与操作中发现“什么材料在冷水里会膨胀?”、“膨胀速度的快慢?”、“冷、热水中的膨胀速度”,引领幼儿深入探索生活中的膨胀现象。最后,老师将讨论的话题又引向生活“生活中还有些材料遇到什么情况也能膨胀?” 有生活经验的幼儿能脱口而出气球遇到空气膨胀了,爆米花在微波炉里遇到热膨胀了……。这一引导又一次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幼儿的认知放大、拓宽。又如,大班主题活动《土壤》,这一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随处可见的操作材料,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围绕“土壤里有什么?”、“蚯蚓的邻居”、“土壤蓄水实验”、“土壤降解实验”等一系列活动,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从中获取到科学知识,并加强了环保意识。二、探索与操作应有不同的层次性操作是幼儿动手摆弄、操作各种材料,反复进行探索的一种过程。它符合幼儿心理的需要。幼儿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对某一事物的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在孩子们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来呢?因此,根据幼儿园小、中、大班三个年龄层次,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层次的活动内容及材料,以适应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让幼儿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活动;例如,幼儿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开展了不同的科学活动,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种子》的科学活动,虽然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有着积极探索与操作的愿望,在进行科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如:种子发芽的活动,将种子放入不同的条件下(水、泥土等),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种子的区别或分类等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还可以考虑进行一些观察、发现活动,如:将种子捣碎或切开进行观察。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也非常重要。如: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种子,在家里也引导幼儿开展种子发芽的观察活动,成功后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拍手大笑。这种强烈的情绪体验出孩子们在活动中较难获得的。 在中班年龄段活动中开展了《吹风,吹》的科学活动。幼儿通过了解风,去观察风的现象,感受风力大小变化和风向。在这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如:我们带幼儿到户外寻找风、感知风。让幼儿摸一摸、抓一抓、体会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并让小朋友说一说怎么样能感觉风?引导幼儿运用眼睛、耳朵、皮肤,感觉风的存在。讲出自己发现风的办法,并将观察到的风记录出来。我们让幼儿制作风带辨别及测量风的方向,启发幼儿说出其他了解方向的办法。幼儿对于通过自身操作所获得的经验是难忘的。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好奇心、求知欲也愈加旺盛,所以,大班开展了“蝴蝶”科学活动,孩子们对蝴蝶的身体结构、生长过程及生活方式进行了探索。通过观察蝴蝶的外形发现了有趣的“对称”,通过观看课件他们了解到蝴蝶是由卵、幼虫、蛹羽化而成。在随后的活动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教室的墙壁上,用纸团、毛线等装饰布置出蝴蝶一生要经过的四个成长阶段:即卵——幼虫——蛹——成虫。通过孩子们的发现及探索,用“百种语言”表达其成果。孩子们还收集了各式各样的蝴蝶标本、图片,开展了蝴蝶展。一系列围绕蝴蝶的科学探索活动在孩子们一个个惊喜的发现中不断生成。在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各自的活动中获得了相关的知识经验,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普遍的发展和提高,同一年龄段的不同幼儿在不同的操作方式中均有所收益,同时全体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三、在探索与操作中得到收获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孩子观察、分类、测绘、表达等操作技能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教师必须把这一任务渗透到科学教育的各种探索与操作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设立科学角在班内我们设立了科学角,放了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凹凸镜、放大镜、纸、水、电池、磁铁等等,在活动中,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去做简单的,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例如:“摩擦起电”、“光的折射”、“沉与浮”、“空气流动产生风”等等。在这里,孩子们进入到了科学王国,他们动手动脑,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获取真知。又比如在探索水的特性时,孩子把小球放在水里,双手用力把小球往下压,亲自感受水的浮力;让幼儿用手捧水、抓水,从而感受水的流动性。在认识电时,孩子用老师提供给他们的材料动手操作实验,最后自己得出只有金属才能通电的结论。就这样,幼儿自由地在科学探索活动的空间中,获取科学知识经验。2.设立“自然角” 利用一些自然资源,如小石头、沙子、水、植物、动物等呈放在班级的自然角里,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感觉及了解各种自然科学现象。还可以种植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小昆虫,供幼儿了解它们的生长变化情况,从而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及联想能力。通过参观、种植、饲养、小实验,培养孩子的观察技能。观察的目的在于使幼儿获得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观察技能的形成可以为其他技能的获得提供良好的基础。3.提供多种物品,训练孩子的分类技能。通过对物品进行分类,幼儿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我们发动师生和家长共同收集了许多物品,如各种各样的钮扣、小石子、贝壳、种子、树叶、果核、小图片等,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进行分类。例如,让中班幼儿对数量众多的钮扣进行分类。教师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分类,允许幼儿出现错误和争论,并引导幼儿在多次尝试中积极思考,修正错误,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分类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鼓励幼儿不断变换分类的方式并讲出为什么这样分的道理。这样,既训练了幼儿的分类技能,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4.对原始的记录资料进行概括,学习表述的技能。为了使探索与操作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让孩子自己观察,自己记录,自己绘图,自己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例如,我们曾让中、大班幼儿每天在自然角做记录,记录种子每天生长的过程;记录每天天气的情况;记录科学小实验的步骤;一个学期下来就会有一本小资料。这一本本的记录是幼儿探索、观察的原始资料。幼儿通过实际的探索与操作,感知和体验到了科学教育活动的无穷奥秘和乐趣。通过有趣的科学教育活动,幼儿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并且在操作和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经历成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逐渐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从而迷上科学,爱上科学。参考文献:[1]幼儿园指导纲要[2]《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3~6岁年龄段)

最近下载